共富观察:如何为“星娃”照亮希望路?
杭州10月19日电(张煜欢)晨光透过梧桐叶隙,在山中石阶上洒下斑驳光影。十岁的小真(化名)紧紧牵着妈妈的手,这是他第一次没有哭闹地完成整段徒步。数公里山路,对于这个孤独症患儿而言,不仅是体能挑战,更是一次融入社会的勇敢尝试。
19日,一场名为“天地课堂”的徒步画秋活动在杭州西湖畔展开。十余组特殊家庭与普通家庭沿着浙大玉泉校区—杭州植物园—飞来峰—法云古村—法喜寺的路线开展亲子徒步活动,伴随着秋日微风,孤独症患儿在普通孩子的陪伴下诵读经典,山林间回荡着稚嫩的读书声。
图为亲子徒步活动。受访者供图孤独症患者被称为“星星的孩子”。由于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,其中重度患者往往无法获得逻辑思维能力,难以理解社会规则,最终难以在社会中正常、独立生存。
如何帮助这些“星星的孩子”跨越沟通、社交壁垒?
“星空里互助公社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在社会各界爱心支持下,该公益组织由两位孤独症患者的母亲发起成立,已相继启动“户外亲子融合活动”和“孤独症家长心理能量提升工作坊”两大公益项目,为特殊家庭搭建起互助共建平台。
“户外活动本身就是对孤独症人士有效的康复干预训练。”“星空里互助公社”发起人之一侯玉淘告诉,通过徒步、爬山、溯溪、攀岩等户外运动和认知学习,能极大促进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,“我们不只是徒步,也是在重建一条‘星娃’通往社会的路。”
在杭州植物园,晏峰老师正带领孩子们玩“秋叶皇冠”游戏,收集地上的落叶制作成“皇冠”。这位身兼国学教师与蓝天救援队队员身份的志愿者,细心观察着每个孩子的状态。“你看,这两片树叶是不是长得不一样?你很棒,发现了这么美的树叶。”片刻沉默后,孩子微笑着点了点头。这一细微的变化,让远处的孩子母亲不禁湿了眼眶。
活动中,原本有着敏感触觉,不喜欢被触碰的“星娃”,都兴高采烈地戴上了亲手制作的“皇冠”。看着一顶顶别出心裁的“皇冠”,路上偶遇的游客也纷纷为他们竖起大拇指。
“这些突破看似微小,却是孩子们走向世界的巨大一步。”侯玉淘说,“我印象很深,有个‘星娃’在职教毕业后无处可去,也不愿意出门。参加两次我们的户外活动后,第三次他就主动要求参加了。”更让她欣慰的是,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在这里学会了包容与关爱,家长则建立了支持网络,不再孤单前行。
除了户外活动,每周开展的“心理能量提升工作坊”同样受到孤独症患儿家长的青睐。在这里,患儿家长学习提升心理能量的方法,通过专业团体心理咨询,走出沮丧、焦虑的心境,努力去接纳生命的不完美。
“星空里互助公社”发起人之一吴文姬说,该公益组织取名“星空里”,就是期望为孤独症家庭构建一个充满爱与互助的心灵港湾,真正实现“同一星空,携手共建”的美好愿景。从户外活动到心理工作坊,其不仅为孤独症家庭提供着身心支持,更期望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,为特殊群体点亮一盏希望之灯。
共富之路,亦是一条残健融合的社会包容之路。在这个社会上,人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和人生出彩的机会。
一系列实践表明,通过持续的社会干预和家庭支持,孤独症患者同样能够获得进步,包括最大限度实现生活自理,甚至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。这不仅能大大减轻家庭负担,更让他们能有尊严地融入社会,共享发展成果。
湖光山色之间,这群在秋日暖阳下携手前行的人们,正用爱与坚持,为“共同富裕”写下温暖动人的注脚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