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子(公元前390年~?),惠氏,名施,即惠子,战国中期宋国(今河南商丘)人。
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和哲学家,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。
他是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。惠施的政治生涯主要在魏国。他在魏期间的突出政绩,一是“为魏惠王为法”,即为魏国制订法律;二是主谋齐、魏相王,即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,朝见齐威王,并建议齐、魏互尊为王;三是主张齐、楚“偃兵”,倡言魏与齐、楚联合抗秦。其时张仪在魏,由此与惠施发生争论,惠施被逐至楚,不久转宋,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相晤论学。惠、庄二人友善,交游甚密,曾发生过著名的“濠梁之辩”。
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后,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,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,张仪失宠离去,惠施重回魏国。为魏使楚,与南方奇人黄缭论天地风雨雷霆之故。公元前314年,又为伐齐存燕使赵。
数年后惠施病逝。